現在,國內多名學者提議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應該以北京新機場的建設為契機,跨區域共建京畿新區。清華大學兼職教授、上海機場集團總工程師劉武君設想,京畿新區可以考慮建成一個自由貿易區,成為一個“境內關外”的地方。
《北京規劃建設》雜志2012年第4期刊發劉武君的論文《北京新機場與城市區域發展》,其中稱,“考慮以(北京)新機場、大興、廊坊、固安、永清為基礎,在京冀交界地區的永定河兩岸,規劃建設一個人口在500萬以上、以服務國內行政、經濟、科技等活動為主要目標的‘京畿新區’,其土地利用可分為:機場組團、大興組團、廊坊組團、固安永清組團等。”據記者掌握的材料,這是最早提出京畿新區設想的學術論文,劉武君是清華大學兼職教授、上海機場集團總工程師。
日前,劉武君教授接受了記者的專訪,介紹了他對京畿新區的總體設想,以及他對京畿新區的最新思考。
為何設想成立京畿新區?
燕趙都市報:您的“京畿新區”這一設想是如何產生的?
劉武君:我們很早以前就討論這樣的想法了,2010年我們已經明確了“京畿新區”這個詞。其實最根本的原因,還是首都本身功能的過度集聚問題,之所以最近把它與新機場又聯系在一起,是因為新機場的建設提供了京畿新區啟動的這樣一個舞臺,這樣一個契機。
首都城市功能的過分集聚,引發了一系列廣為詬病的問題。我們眼前關注到的主要是環境問題,其實還遠不止這些。功能的集聚和人口的集聚,帶來了這樣一個超級集聚,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嚴重。
比如我比較熟悉的交通民航領域,也是非常頭疼的一個問題。世界上所有大都會積聚到一定程度后,就會減緩。我們民航的年旅客量在達到8000萬之后,增長就會很緩慢了,有的停下來,有的甚至減下去。北京現在到9000萬了,仍然看不見它停下來的勢頭,這就讓人很擔心了。如果它真的會到兩個億的話,那就將會帶來許多不可設想的問題。
北京城市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嗎?北京新機場規劃1.3億到1.4億的年旅客量,相當于每天有40萬至50萬人次的旅客量。40萬到50萬人次的年旅客量是什么概念呢?跟上海開世博會是一樣的。上海世博會每天平均有40萬到50萬的旅客量,上海世博會開了半年,對整個長三角都帶來了很大的壓力,市政府當時勸老百姓盡量不要出門。那個時候,到上海世博會的旅客中95%是坐公共交通去的,機場不可能95%的旅客乘坐公共交通。如果北京天天開兩個世博會,首都機場開一個,新機場開一個,北京受得了嗎?別的不說,僅城市交通這一項就絕對是受不了的。
我今天從上海來北京,從上海虹橋機場飛到北京首都機場一個小時四十五分鐘,而從首都機場到這里(東二環朝陽門附近),這么一點兒路,差不多花了兩個小時。這樣下去怎么辦?你現在坐高鐵從天津到北京,只需要半個小時,然而到了北京以后,去許多地方都得花兩個小時。
世界上少有像北京這么高度積聚的,而且這個集聚的勢頭還沒有停下來。這個積聚帶來很多的問題,交通問題、環境問題、城市與周邊的地區的貧富懸殊問題。
因此,許多人都提出了“北京的一分部功能是不是需要轉移出去?”
京畿新區對京津冀意義重大
燕趙都市報:京畿新區對于京津冀的發展有哪些意義?
劉武君:北京新機場選到京冀交界的現在這個地方,就變成了一個新的機會。將來會在京津冀北地區形成一個三角形城鎮群,形成一個城市群的概念,當然是兩個大城市帶一些小城市,或者有衛星城的特點??傊?,比完全集聚在北京市里面好。如果將首都一部分功能移到新機場附近的話,很多旅客就沒有必要跑到市里去了。我為什么還講到京畿新區的人口規模?那是因為如果規模太小,就不足以形成很好的城市服務能力,就不能夠達到疏解首都功能的目的。我提出過京畿新區將有500萬人口的規模,為什么說500萬呢?這個也不是沒有道理的,因為在現在影響的區域里面,已經有將近300萬人口,如果一部分首都功能移到這里,很快就會達到500萬人口。如果帶有北京衛星城性質的京畿新區達到500萬人口的量,就有足夠的輻射和服務能量,就能形成相對獨立的服務體系,就能分擔一部分首都的功能。跟其他地方相比,現在新機場的選址有一個好處,它處于北京市的南面,其實我們國家所有到首都來的交通流量中70%以上是從南面來的。新機場可以起到一個截流的作用。有的學者提到航空城,如果新機場能實現一小部分首都功能轉移的話,那么航空城的形成就是毫無疑問的。
這樣,原來許多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,比如交通問題。每天都有50萬人要進北京,北京是受不了的。但如果這50萬人中的一半在京畿新區就能完成自己的出行目的,只有另一半人進北京,情況不就好多了嗎?如果再有這一半人的一半是坐地鐵進北京,那么老城區受到的影響就會大大降低。
新機場這個地方蠻有意思的,這個地方與京津冀都有關系,它能夠起到加快區域一體化的作用。京畿新區建在這里,實際是北京、天津、河北共有的,因為一部分在河北,一部分在北京,這對于京津冀一體化,對于三地均衡的發展,會有很大的好處。
京畿新區對河北有重要意義,要不然的話,石家莊就容易被邊緣化。而新機場放在這里,高速道路網絡、城際鐵路網絡自然就會形成。因為機場一旦通航,這個網絡就會形成。北京就有可能從此擺脫“攤大餅”。因為,京畿新區它不是北京的衛星城,不是亦莊,不是望京,它不僅僅是北京的新城,它為京津冀三地所共有。
這個意義就很大,就能為解決京津冀發展的不平衡問題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。我剛才講,京津冀的不平衡問題,已經太過分了。我們從民航機場分析,長三角有很多機場,浦東機場、虹橋機場、蕭山機場、祿口機場等,把這些機場排列起來,從大到小,是一條優美的曲線,逐步變??;珠三角的機場中,大的機場很大,小的機場也很多,但中間的機場少了一點兒,不過近幾年中間機場開始發展起來了。京津冀的機場是什么情況呢?一家處于世界第一二的位置,而其他的機場小得可憐,發展情況極不平衡。
對于京津冀一體化,這也是一個新的機會?,F在首都的行政職能還在長大,把舊的設施搬到京畿新區來,有一定的難度,可以考慮把新長大的職能搬過來,這個是不難的。如果做的好,京畿新區就會成為京津冀的一個核心區,起碼會成為一個京津冀綜合交通的核心設施,一個人口聚散點,這對三地的影響都是巨大的。
可設想成立的“京畿新區”為自貿區
燕趙都市報:您對京畿新區有什么新的設想?
劉武君:原來我覺得,需要成立一個京畿新區管委會,比如一個國家級的管委會來推進京畿新區的規劃建設。而我現在覺得,這種管委會成立起來也很困難,而且就算成立了,要想發揮作用也非常困難。我最近有個想法,特別是上海自由貿易區成立后,我覺得可以一步到位,就是成立一個跟京津冀三地都有關系、但是又都沒有關系的自由貿易區。這塊區域不僅不受三地的行政管轄,也不受國家已經有的一些經濟貿易法規的管轄,它是自由貿易區,是“境內關外”,這可能對它的發展更有利,北京新機場本身就是一個口岸嘛。
有了新機場和自由貿易區這個平臺,京津冀合作就更容易操作。北京的城市問題不疏解部分首都功能是沒法解決的。大家都已認識到了這個問題,包括首鋼的外遷,都已經在做了,但行動實在太慢了些。搬出去的跟新長出來的相比,太少了。如果有了新機場這個平臺,再把它做成“境內關外”的區域,這樣的話可能就有它發展的內在動力了。京畿新區就可以不受三地的牽扯,走它自己的發展道路了。
我們講的京畿新區的概念,從2009年到現在也一直在調整,有一個逐步演化的過程?,F在我覺得這個新區要建就要一步到位。京津冀是我國三大都市圈之一,不可能沒有自貿區的。京津冀的自由貿易區到底劃在哪兒?如果北京搞一個自由貿易區,天津搞一個,河北也搞一個,就會再一次陷入內耗、惡性競爭中。而且,如果北京自己搞一個自貿區,城市功能會更加集聚,會帶來更多的問題。
2013年12月24日
上一篇
下一篇
清華大學教授:設想成立“京畿新區”自貿區
添加時間: